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汶川地震六周年:北川中学没有终点的教育

汶川地震六周年:北川中学没有终点的教育

2014年05月12日 11:22:27 访问量:15033

 中新社绵阳5月11日电 题:北川中学没有终点的教育

  作者 杨超 曾云

  “4月26日,我找学生杨德良谈心,我期待着这个孩子的成长,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孩子振奋起来……”这是北川中学支教老师王力华近期的一篇日志。离京近9个月,王力华记录北川支教点点滴滴的随笔感想已达20万字。

  51岁的王力华是北京西城实验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去年8月,教学经验丰富的她和其他8位教师作为北京西城区第五批支教教师踏进了这座羌山校园。“我们有着共同的心愿,就是为北川孩子做点实事。”


  2010年8月投入使用的北川中学位于新县城北侧,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震后由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近80万华侨华人捐建的“爱心工程”。自2009年7月以来,北京西城区教委和香港怡海集团先后与北川中学签订两轮共六年支教协议。

  “初衷是希望能解决当地师资不足问题,同时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北川学子可以长期持续享受到优质教育。”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香港怡海置业集团董事长王琳达曾表示。

  王力华担任初一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每周20节课外加早晚自习,同时参与教学管理和青年教师培训。每到周末假期,她还会跟随学生家访,对96名学生的情况了若指掌。

  “与北京相比要累很多。但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一切都值得。”王力华说,在支教老师看来,累不仅是忙碌的工作状态,更多的是沟通融入和换位思考。

  支教老师郭成君回忆说,面对北京的老师,很多孩子总是显得沉默。“家访接触后才知道,这些孩子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条件比较艰苦。同时,早期教育的滞后造成了自信心的缺乏。”

  在北川中学“因材施教、彰显特色”校风的影响下,梳理出差异点的支教老师们不断修正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向学校提出新的建议。结合课改,北川中学的艺体、特长教育培训凸显出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学生健康成长才是办学效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说,学校开展了“学思课堂”课改实验,降低教学起点,保护学生兴趣和自信心。同时,通过特聘首席教师、与绵阳中学合作办学带动师资建设。

  没有了拔苗助长的压力,学生们的活力反而更足,潜力更大。2011年学生科技创新特色项目获全国一等奖、2012年学生合唱团参加国际合唱节比赛获铜奖、2013年高考高校录取率达到92.2%。

  北川中学办公室主任王靖睿告诉中新社记者,目前在校学生较震前翻了两倍多,甚至有德阳、遂宁、茂县的学生慕名就读。

  “北川中学的教育模式引领着北川教育发展。”据北川县教育体育局局长邓勇透露,今年8月,云技术信息化平台将覆盖北川所有学校,“山区的孩子将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享受到更多的公平教育机会。”

  在支教的日子里,师生情谊与日俱增。天冷了,孩子们会给老师送上注意添衣保暖的提醒纸条;看到老师讲课太多嗓子哑了,孩子们悄悄地在办公室留下一小罐蜂蜜……如同2014级2班学生王婷婷在给支教老师赠言中所写:有一种爱循序渐进,然后我们学着铭记。

  支教老师祝发智在北川种下了一棵桂花树,取名为“意香千里”。“愿它和北川中学以及我们的学生一起快乐成长,春天里吐一片绿,秋天里献一缕香”。(完)

编辑:孙培旭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川公网安备 ICP证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北川中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蜀ICP备15009152号
联系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常乐街1号
办公室座机:0816-6198882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