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案例 > 浅析语文课程改革

浅析语文课程改革

2011年05月20日 16:39:24 来源:北川中学 访问量:2005

                                 浅析语文课程改革

                                         北川中学语文教师 莫凌云

        从小我们就在学习语文,可是要是突然问我们到底什么是语文,也许我们会面面相觑而答不上来,有的人或许会说:“语文嘛,不就是我们必须得学、学不过就混不上好大学的玩意儿嘛!”但是,当真的要给语文下一个全面、准确而科学的定义时,才发现那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语文是什么? 最近,在看一本《听袁卫星老师讲课》的书,其中在谈到“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时,袁老师说到:“语文是眩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之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求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的,语文就是如此的绮丽,如此的含孕丰厚。它记录了一个民族前行的足迹,它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当然,这只是个诗意的定义,准确的说应该不能算作一个定义,但是这种理念我却十分赞同。在我看来,所谓“语文”者,“语”指的就是语言,而“文”,有人说指文字,有人说指文章,又有人说指文化,而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三种,即文化的“文”。因此,我认为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并重与融合,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升华。

  鉴于以上我对“语文是什么”的认识,针对我国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改革的侧重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们除了应该对本国传统语文课程进行审视和反思,从而积蕴经验,深化思考之外,同时还应该联系中外各国母语教育改革,拓宽我们课程改革的视野和思路。

  纵观,现今世界各国的母语教育改革,我们不难发现,其教学理念都是语言的实际运用与文学熏陶并重:一、重视母语教育对于价值观、道德观的塑造作用。真理、正义、诚心、责任感、关心他人、社会奉献成为了各国教育目标的共同价值追求,同时注重本民族文化的构成与本国主流思想、价值观的宣扬,从而培养起学生热爱祖国、关怀人类、创造进取的情感与精神特质。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养成。强化语文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使其真正具有可操作性,这成为了各国母语教育改革所达成的共识。由此可见,语文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和简单的“文字”或“文章”,而是宏观角度上的语言和文化。我个人认为,真正理想的语文教育是那种通过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够折射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教育。

  如今,我国语文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通过对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观照,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便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必需而且是刻不容缓。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改革的侧重点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上看。我们知道,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改革理念都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承认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也与世界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是相同的。不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语文不应该仅仅是作为一种实用的工具,而且是应该在长年而反复运用的基础之上达到一种祖国语言文字的内化,承载起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民族精神。我想这才是语文教育的至高境界和终极意义。

  (二)从心理学的知识上看。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我们分析得知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包括我们常说的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特质也是大相径庭的。现在就根据语文课程改革的三种不同的对象来分析其各自的侧重点。

  1、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还处于通过口述准备阶段、过渡阶段进入独立写作阶段而掌握书面语言的时期,感知能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所以学生的可塑性也最强。所谓“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是非常关键的,也具有奠基的重大意义。因此,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新奇、稳定性不强的特点,要注重对直观知识的传达,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阅读、观察、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安排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促使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注重良好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塑造;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课程改革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形成一个好的开始,保有一颗童真,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为将来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2、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又所发展,但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情绪较为冲动,不善控制、叛逆;自我意识增强,个性突出;强烈的求知欲、爱好广泛。因此,针对这个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课程改革就应该侧重于对学生逻辑思维全面性和可观性的塑造;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生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课程改革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小学阶段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之上,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三观的塑造,陶冶情操,逐步形成“大语文观”,重视中国文化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

  3、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个体智力发展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学习能力增强。个体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其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有了深刻发展,社会交往范围扩大,自我意识更加浓厚。因此,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相对于初中阶段应该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参阅课外书籍、教会他们独立收集资料,并从中概括出本质结论的科学学习方法。同时由于其人生观还不太稳定,应该要重视理想教育、学习动机教育和日常思想品德的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和改造自我,为将来继续深造或走出社会做好准备,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知识的熏陶,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重塑民族精神,提高思想境界。

  小学、初中和高中是求学生涯都非常重要的阶段,小学就好比欣欣向荣的春天,一片肥沃而繁盛的园地,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打好基础。初中就好比艳阳高照的夏天,一片繁盛、充满阳光的园地,需要进行准确而全面的培育和引导。而高中就好比秋天,一片流淌着诗意而硕果累累的园地,需要进行理性的收获和塑造。因此,语文课程的改革也应该面向不同的对象,突出重点,真正的彰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从教育学的知识上看。语文课程改革不论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或者高中阶段的学生都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并且对教育民主化、国际理解教育、回归生活教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的吸收和融合。发展不是一个人的发展,发展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的发展,发展不是一个人一个时期一个方面的发展。确立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因此至关重要,就必须从以下六大方面来努力:(1)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改革的结构应该体现均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力求达到认知与情感、知识和智力、主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2)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语文课程的改革应该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的特质,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学会生活;(3)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改革应该突破以往知识本位和智力本位的传统,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4)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要立足于未来,着重培养一个人继续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5)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崇尚真理,具有正义、诚信和责任感,并且关心他人、乐与社会奉献的精神品性;(6)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成人成才。(7)强调国际意识的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际联系和交流日益增强,学生国际观念的培养,如何成为一个世界的人变得至关重要。

  总之,语文课程改革,应该要根据不同对象,在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基础之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吸取过去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能够集众家之所长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吸收和融合,真正凸现课程改革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和魄力。(北川中学语文教师 莫凌云)

编辑:唐高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川公网安备 ICP证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北川中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蜀ICP备15009152号
联系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常乐街1号
办公室座机:0816-6198882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